查看原文
其他

辨病?辨症?辨证?分得清你的中医学可以入门了

岐伯有道 2020-09-18


 点击上方"岐伯有道"可关注我们


       

相信很多中医爱好者都听说过“辨证论治”,它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和独特的医疗艺术,也是中医学的精华,辨证论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临床疗效的优劣。


那么,到底什么是辨证论治?

简而言之,就是从整体现念出发,通过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收集资料,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辨出疾病在目前的表现是什么“证”,然后根据辨出的“证”,确定治法,选用方药(以及其他治疗手段),随证变化进行治疗的思维方法就叫做辨证论治。



那么问题来了,什么是“证”?它和我们常说的疾病的“病“、症状的“症”,有什么区别?看下面:


“证”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,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。它包括病因(如风寒、风热、瘀血、痰饮等等)、病位(如表、里、某脏、某腑、某条经络等等)、病的性质(如寒、热等)和邪正关系(如虚实等等),反映了疾病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。


“症”:指“症状”而言,是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。


一般来说,有自觉的症状(如头痛、恶寒、咳嗽、发热、腹痛、泻肚、胸闷、腹满、眩晕等等)和他觉的症状(如身热炙手、四肢厥冷、腹部压痛、目黄、目赤、口臭、舌苔黄腻、脉弦等等)。


这两种症状常同时存在,有的也不能截然分开,例如腹胀、高烧、腹中积块等,既是自觉的又是他觉的。


“病”:指有特定病因、发病形式、病机、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。包括一系列症状,包含有各种不同阶段的不同证。例如疟疾、麻疹、哮喘和中风等等。


举个栗子:


中医诊治伤寒:


名称

内容

特征

头痛项强,恶寒发热,自汗出,脉浮缓。

疾病的外在表现

太阳表虚证。治法:调和营卫,方药:桂枝汤加减。

疾病在某一特点阶段的病理变化实质

伤寒。

疾病的全过程


总结:


证比病更具体、更贴切,更具有可操作性!

证比症更能反映疾病的实质!

所以中心思想是“证”,有了证才能立法、选方、用药。这就是为什么要辨证论治而不是辨病论治或者辨症论治的原因。


结合临床病例,学习辨证论治的应用。


程某某,女,48岁,发烧50天。经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收集资料:定时寒热,月余不解,舌苔厚腻,脉见滑象,食欲不振,胸闷,呕恶欲吐,结喉左侧有小结肿痛。


辨证:通过对症状的分析,知为邪伏少阳,并有伏湿;结喉左侧有小结肿痛为湿热蕴而生毒,聚而不散。综观脉症,诊为湿热伏于少阳之证。为伤寒病,少阳证,因挟有湿邪化热,故久久难愈。


治法:和解少阳,化湿清热。


第一诊:根据伤寒病的病变规律,少阳证也可转化为阳明证,本例已出现热多寒少(阳明证是只热不寒)、汗出、大便干燥、舌苔厚等症状,说明已有向阳明转化之机,故在治疗时除用柴胡桂枝汤和解外,又加入白虎汤,既能清热又能防止其转化,同时据证结合了化湿浊之品进行治疗。


处方:柴胡桂枝汤和白虎汤随证加减;


第二诊:已无自汗出,故去掉桂枝汤;


第三诊:热邪已除,故去掉白虎汤,仍以小柴胡汤为主加芳香化湿之品调理而治愈。


  

摘编整理自《焦树德临床经验辑要》焦树德主编


⊙版权声明:文章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下面是你最爱的微信榜单,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, 中医知识, 国学传统文化, 并提供最新的免费公益传统文化培训, 开启幸福圆满人生...


快去关注吧,还等什么呢?!

如何关注

长按二维码,选择“识别图中二维码”即可一键关注。

②复制“微信号ID”,在“添加朋友”中粘贴搜索关注。


王凤仪思想

wangfengyi88

▲长按二维码“识别”关注

弘扬家庭伦理道德思想, 家庭教育, 免费公益培训信息


岐伯有道

yidaoyiruchan

▲长按二维码“识别”关注

学习中医, 道学, 儒学, 易学,  佛学, 可以加jrbchk, 拉您到中医微信群


圣贤治要

daodeism

▲长按二维码“识别”关注

圣贤治世精要, 国学传统文化, 免费传统文化公益培训信息, 历史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